为塑造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8月9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E心护航,数创未来”志愿服务队继续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白楼社区,开展“编程启智,创意筑梦”少儿编程主题活动,以提升青少年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为重点,聚焦少儿编程启蒙与跨学科学习,通过趣味编程与创意手工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成长之旅。
编程启蒙:以代码为笔,勾勒智慧未来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编程的世界。在“初始少儿编程Scratch”环节,志愿者们先从编程的基础知识讲起,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解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让孩子们明白编程指令是如何按顺序执行,以及循环能让动作重复出现的道理。接着,志愿者们拿出具体的实例演示,一步步教孩子们怎么在循环里添加不同的动作指令——比如让小动物抬抬前爪、转个圈圈,或是迈动步子。孩子们围在一旁,把想要屏幕中小动物进行的行为告诉志愿者们,志愿者手把手地指导操作,让孩子们逐渐熟悉了操作流程和技巧,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这个编程游戏。他们有的在调整指令的顺序,有的在给循环添加新的动作,遇到卡壳的地方就举手向志愿者求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经过一番摸索和调整,每个孩子成功用Scratch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会跳舞的小动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互相展示,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编程实践,更是孩子们迈向未来科技世界的重要一步。通过少儿编程启蒙,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成果展示:以展览为台,绽放成长之花
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分享在七彩假期中的所有收获:破冰环节中设计绘满家乡元素的DIY姓名牌、亲手制作的“情绪魔法瓶”以及利用Scratch编程软件创作出的“会跳舞的小动物”作品,这些生动具体的成果,不仅仅是手工和代码的结晶,更是孩子们在社交融入、情绪管理、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能力上悄然绽放的成长之花,清晰地记录了他们在这个七彩假期中自信、友爱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颁发了精心准备的奖品,以表彰他们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在编程和艺术的道路上勇敢探索,追求卓越。在颁发完奖品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白楼社区党委书记徐廷清为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基地隆重揭牌,这标志着双方在推动社区教育与科技融合合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进一步加深了校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徐廷清在本次活动的闭幕仪式上致辞,对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聊大青年学子表达了高度的赞赏和殷切的期望。他鼓励大家要持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将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社区实际需求相结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社区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童心执梦逐光行,科技编程绘未来。从编程启蒙到成果展示,从个体能力提升到校地协同育人,本次“亮丽北疆·一城一榜”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实现了“知识传递-实践应用-资源整合”的闭环。志愿者们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了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让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领略科技的魅力,激发创新思维。展望未来,计算机学院学子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深度,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开发特色课程体系等方式,为社区儿童构建更优质的学习平台。
(审核 杨磊)